曹冲称象
陈寿〔魏晋〕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知识和判断能力已经比得上成年人的智慧。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手下群臣,但手下群臣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先把大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将大象牵下来,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这些物品,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注释
生:长到。
智意:智谋。
及:比得上。
若:相比。
致:送。
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欲:想要。
访:询问。
群下:手下群臣。
简析
这篇短文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幼年曹冲的智慧。当曹操无法称量孙权所赠巨象重量时,群臣都无法解决。曹冲机智地提出一个方法:将大象放在船上,标记水位,然后用其他物品替换大象,通过比较水位变化来计算重量。曹操对曹冲的聪明才智大为赞赏,并立刻采用了这个方法。全文不仅展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也体现出其善于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以及面对难题时的从容与自信。
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汉灭亡后,“沉滞者累年”。后受张华荐举,在西晋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32篇诗文 308条名句
答庞参军
陶渊明〔魏晋〕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三国志·王连
陈寿〔魏晋〕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