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塞鸿去矣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记得灯几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
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浅梦,凄凉毕竟因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的鸿雁已经飞走,家书什么时候才能寄出呢?记得分别时,你在灯前强忍着泪水,询问我是否明日便要启程。
分别之后,月亮已经几度圆缺,不知不觉已至落叶纷飞的深秋时节。在深秋的寒意里,你我同做相思之梦,怨别之情萦绕心头,这份凄凉到底因谁而起呢?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塞鸿:即塞雁,边塞之雁。秋季南飞,春季北返。古诗文中常以之比喻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人。
锦字: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共840字,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词人自康熙十五年(1676年)受命为三等侍卫以来,多次奉驾宸游塞外,遂常常与爱妻分离。这首词就是他于塞上相思的怨离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79页

赏析

  上片落笔于爱妻,写妻子离别后对自己的刻骨相思。“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望着塞上的鸿雁向南飞去,容若不禁长思妻子的书信何时才能寄到。“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由盼望家书到来,转为追忆与她分别时的情景。此二句,化用唐韦庄《女冠子》词:“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呈现出一幅既温馨又感伤的画面:妻子忍着眼泪为丈夫打点行装,依依话别,却总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明天是否就要离开。她多么希望能从丈夫嘴里得到不走的消息,哪怕只是推迟一天,再多一天团聚的日子。这种情深一往的夫妻感情,从只言片语中便浓重地渲染了出来,让读者感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从爱妻一方落笔,写她别后的刻骨相思,盼望家书到来,又追忆与她分别时的情景。“佯忍泪”和“问明朝行未”,生动刻画了爱妻不忍离别的眷恋之情;下片写自己一方,描绘了此时的愁思与寂寞。全词多处用“塞鸿”“落叶”等典型的意象渲染离情,用“佯忍泪”“却问”等生动的细节表达情意,将相思和凄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0篇诗文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中石兽

纪昀 纪昀〔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登高台寺

沈辂〔清代〕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田家

宋琬 宋琬〔清代〕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