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一个乡村老人,家中富裕,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乡村老人聘请楚地的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他儿子握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父亲说:“ 儿子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退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从了儿子的话,准备了礼物辞退了楚地的读书人并打发他走。不久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一个姓万的亲家朋友吃饭。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怨恨地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为什么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写
本文选自明代刘元卿所著《贤弈篇·应谐录》。文章通过讲述一个乡村富户聘请楚地读书人教儿子识字,儿子仅学会“一”“二”“三”就自认为已掌握写字技能,辞退先生,结果在写请帖时面对“万”字难以下笔的故事,讽刺那些只学到一点皮毛就自满自足、不再深入学习的人。
绮罗香·读邵康节遗事属纩之际闻户外人语惊问所语云何且曰我道复了幽州声息如丝俄顷逝矣有感而作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雒阳春暮。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到更残月落西峰,泠然胡蝶忘归路。
关心一丝别挂,欲挽银河水,仙槎遥渡。万里闲愁,长怨迷离烟雾。任老眼月窟幽寻,更无人花前低诉。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